(资料图片)
邻里和谐、环境秀美、产业兴旺……走进宁蒗彝族自治县红桥镇黄腊老村,村民们向记者诉说着黄腊老村的魅力蜕变,“以前这里是出了名的‘穷山僻壤’‘荒郊野外’,现在摇身一变竟成为了附近闻名的富裕村,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
黄腊老村全村在册户籍人口793户,其中脱贫户155户,属宁蒗县原贫困村之一。“要想富先修路”,村党组织及党员干部深知改变交通落后现状对改善全村经济收入的重要性。2010年,听到要修建宁蒗至泸沽湖的二级路,黄腊老是必经之路的消息,全村党员连夜召开党员大会并形成一致意见:如果这条路真的经过黄腊老,涉及到征地的党员家庭必须全力配合,党员先带头作示范,若农户有不愿意配合的则要积极上门做思想工作。
2013年,宁蒗至泸沽湖二级路建成并全面通车,得益于这条二级路,黄腊老村乘上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的东风,打造了东方希望集团投资的生猪养殖场,沪滇帮扶项目投资的吉意冷水鱼养殖场、宁蒗高原鸡保育种场,佳沃集团投资的530亩苹果基地以及本地致富带头人发展的百亩青贮饲料连片种植示范基地,“三场两基地”的落成进一步扶持黄腊老摩梭水业产业发展壮大,形成具有地方性影响力的产业品牌。
“支部强不强,全看领头羊”。2021年换届后,结合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选优配强了黄腊老村“两委”班子,班子结构得到了优化,全面提升“两委”班子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结合劳动力人员较多的实际情况,黄腊老村党组织牵头成立了合作社,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为了引领村民增收致富,黄蜡老村通过“党组织+合作社+技术服务站+农户+基地”的模式,以“扶持政策+技术支撑+内生动力”的方式以种促养,争取挂联帮扶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生产性物资、牛圈改造补贴及政策支持;成立红桥镇冻精改良站、养牛技术服务站、农种养殖合作社,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形成种养殖一体化的循环经济。党委政府及村级党组织还以订单化方式积极动员企业及群众回乡发展,结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以保底收购方式签订合同。
此外,黄腊老积极打造“一寨一谷一洞”的自然景观和乡村振兴示范点的建设,带动二级路沿线10户美丽庭院示范户改造为宿、游、食、购、娱等乡村旅游经营实体,实现示范区沿线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村委会副主任老徐激动地说:“目前各大产业吸纳劳动力每年有2000余人次,村民们口袋鼓起来了,村庄变景区了,资产变资源了。”
云南网记者 李文诗
Copyright 2015-2022 食品头条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0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